時間:2016年04月06日來源:本站原創作者:佚名返回
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,安全與生產是矛盾的統一體,矛盾是表面的,統一是本質的。二者是相互依存,相互促進。沒有生產就談不上安全,沒有安全就不能連續或持續生產。
我們應該清楚的是,我們通常講的“安全促進生產,生產必須安全,不安全不得生產”的后兩句是很難做得到的。盡管《安全生產法》第十七條作了明確規定: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、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;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,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。難以做到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。
一是生產活動是滿足人們需求的基本活動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“需求層次理論”:生理需求(是人們最原始、最基本的需要,如空氣、水、吃飯、穿衣、性欲、住宅、醫療等等)、安全需求、歸屬與愛的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。按照這種理論,安全需求是居第二位的,每上一需求若不滿足,則就會犧牲下一需求。
二是生產安全事故具有偶然性。盡管每起事故都有其發生的必然性,但就整體而言還是偶然的。這種偶然性就決定了它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。
三是生產安全事故畢竟是小概率事件。以汽車為例:某省汽車共1784萬輛,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732起,死亡1636人,分別占全省生產安全事故總數的62.48%和80.0%;分別占車輛總數的萬分之3.78,萬分之0.92。
四是來自政府的阻力。政府首先考慮的財政收入、經濟發展、人們需求、社會穩定。
擺正安全與生產的關系,就是不要的一味強調某一個方面存在的重要性,而忽視另一個方面存在的重要性。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分析某行業、某企業、某事情,安全與生產哪個是主要矛盾和哪個是次要矛盾,從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。以防止盲目地用生產壓安全或者用安全壓生產的局面出現。
人們對一切生產活動過程追求目的,就是“方便”(便利、適宜。違章操作中的投機取巧及時圖方便省事。企業搞自動化也是減少勞動強度,為操作提供方便)。正是人們對方便的向往、追求和為之奮斗,才推動了人們生產過程的進步和由低級向高級攀升。因此,安全工作要遵循人類生產活動追求方便這個規律,給生產活動撥正走向,變“堵”為“疏”,研究分析哪些生產活動、哪些企業的生產活動可能會出問題,出問題的概率多大、出多大的事故,什么時間出問題的概率大,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,這些問題能否減少或避免、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減少或避免等等;研究“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”的“駕”怎么保,“航”怎么護的問題,從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,把安全生產工作做好。
(摘自微信《安全科》)
下一篇:安全生產的4個重點環節